中国政府多次强调,芬太尼问题的根源在美国自身,中国严格依法管控芬太尼及相关化学品。外交部发言人表示,美国以芬太尼为借口对华加征关税“毫无道理、损人害己”,中方对此“强烈不满,坚决反对”。中国外交部指出,中国已整类列管芬太尼物质,积极推动国际禁毒合作,中国的立场和举措权威而有效。商务部白皮书也明确指出,美方以芬太尼为由加征关税是“毫无根据”、“典型的保护主义、霸凌主义”行径。海关总署负责同志进一步透露,中国海关一直保持对芬太尼类物质的高压查缉,利用CT、X光等高科技手段严防走私,严厉打击芬太尼类犯罪。国家发改委评论指出,中国禁毒政策“最严格、执行最彻底”,实现了对芬太尼全链条管控,并与多个国家开展禁毒合作,为全球禁毒治理提供了“中国方案”。外交部发言人林剑强调,“芬太尼是美国自己的问题”,美方应正视自身责任,而不是对中国甩锅推责、抹黑讹诈。总之,中国官方立场一贯明确:严控芬太尼、深入合作、反对政治化和经济化毒品问题。

美国方面,一些政界人士长期将国内芬太尼滥用危机归咎于中国,并以此为由推行新的贸易措施。特朗普政府在2025年2月宣布,美国国内已因合成阿片过量每天约有数百人死亡,称“芬太尼流入已构成国家安全紧急情况”,并签署行政令,自2025年2月4日起对所有中国产品加征额外10%关税,同时暂停价值800美元以下跨境小包的免税政策。3月3日,特朗普再次签署命令,将对华关税幅度由10%提高至20%,理由是中国未采取足够行动减少芬太尼流入。白宫发布的说明报告称,这些关税措施将一直保持,直到毒品(尤其是芬太尼)等问题被解决。据媒体报道,这些行动还包括美国财政部“国家紧急状态”框架下的税收措施(IEEPA条款)。拜登政府则在另一语境下表示,中国在2024年发布的新管控法规是“一步有价值的进展”,并称此举“给我们提供了推动更多行动的筹码”。此外,美国国会中也有报告声称中国“补贴芬太尼生产”,对此中国评论为“虚假信息”,指出这只会加深对华负面舆论、损害禁毒合作。总体来看,美方将芬太尼问题与对华施压挂钩,将毒品危机政治化、贸易化,将其视为增加谈判筹码甚至国内政治需要的工具。

截至2025年5月,中美围绕芬太尼和关税议题出现了阶段性进展。自2月和3月对华加征共计20%关税后,美中两国于2025年5月在日内瓦举行高级贸易谈判,并达成协议暂停紧张局势。根据中美联合声明,美国将把其4月初对中国产品新增关税从原先的145%降至30%(为期90天),中国也将部分对美加征关税从125%降至10%。下图展示了协议前后中美关税水平的对比:

图1:2025年5月日内瓦协议达成前后,中美双方对彼此加征的关税大幅降低。图中红色为协议前税率(美国对华145%,中国对美125%),橙色为协议后税率(美国对华30%,中国对美10%)。

同时,美国贸易代表在会后新闻发布会上透露,双方同意在芬太尼问题上“建设性合作”。财政部长Scott Bessent等高官强调,中美在谈判中同意保持就芬太尼展开积极对话,他指出中国甚至派出公安部副部长参加相关讨论。不过,中国外交部此前曾表明,中美就此次额外关税并未进行任何磋商,中方一直敦促美国停止用芬太尼问题来对华施压。外交部发言人明确表示,如果美方真诚合作,应停止抹黑和推责,以平等、尊重的方式对话。目前来看,除了贸易谈判框架下的接触,双方尚无公开报道的专门禁毒磋商机制启动。新签署的协议为中美重新开展高层经贸对话开辟了空间,但芬太尼议题是否有单独谈判机制仍待观察。

个人分析:将公共卫生和毒品问题“经济化”具有高度争议性。从合理性角度看,美国毒品泛滥的根源涉及国内处方滥用、边境监管、墨西哥贩毒体系等复杂因素。简单地将责任归咎于中国并通过关税“施压”未必能从根本上缓解危机。此举更多地反映了美国内政的政治需要和对华战略竞争意图:特朗普及其支持者利用贸易和国家安全权力工具打击中国,同时迎合国内要求强硬对华的舆论。拜登政府也希望借中国小幅让步来“获得筹码”继续施压。战略动机之一可能是通过贸易谈判换取中国在禁毒信息交换或执法合作上的承诺,但若产生的后果适得其反,会破坏双方信任。

从经济与政治后果来看,专家们已提出警示:如国家发改委评论所言,美国将芬太尼问题与关税挂钩“明显开错方、吃错药”,不仅解决不了禁毒问题,反而可能破坏全球供应链稳定、加剧通胀。图1所示的大幅关税和应对措施,短期内对企业和消费者成本造成压力,长期则可能促使贸易伙伴多元化供应链。贸易战本无赢家,正如中国官员指出:“贸易战、关税战没有赢家”,施压只会激化紧张并损害禁毒领域合作。有评论直言,无论出于何种动机,借芬太尼之名加征关税“只会加剧两国关系紧张,并可能损害中美禁毒合作”。此外,这种做法还可能鼓励其他国家以类似理由对华施压,破坏世贸体系规则。总体来看,将毒品问题经济化是一种外交和经贸博弈策略,其短期效果不明,潜在风险可能超过收益;只有中美双方在平等互信基础上,共同从需方和供给方同时发力,才是解决芬太尼危机的正途。

参考文献:中国外交部、商务部、海关总署等官网声明和新闻发布;美国白宫、国务院发布的行政命令和简报;新华社、央视、路透等权威报道。